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资讯 » 养殖基地 » 正文

青岛将建五大型海鲜养殖场 解读渔业地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0-30 10:16:58    浏览次数:560
导读

1原胶南市:国家级漠斑牙鲆良种场1处,省级刺参良种场、鲆鲽类良种场各1处。   2胶州市:省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海蜇良种场各1处。   3城阳区:省级刺参良种场、条斑紫菜良种场各1处。  

 

 

 

      1 原胶南市:国家级漠斑牙鲆良种场1处,省级刺参良种场、鲆鲽类良种场各1处。 

  2 胶州市:省级三疣梭子蟹良种场、海蜇良种场各1处。 

  3 城阳区:省级刺参良种场、条斑紫菜良种场各1处。 

  4 即墨市:国家级刺参良种场、中国对虾良种场、鲆鲽类良种场各1处,省级刺参良种场1处、对虾良种场2处。 

  5 崂山区:国家级皱纹盘鲍良种场、贝类育种中心各1处,省级日本对虾良种场1处。 

  “喝泉水”的三文鱼、“黄瓜味”的仙胎鱼、专吃海参鲍鱼的大海螺……10月以来,本报陆续刊登了9篇“金秋探渔”系列报道,引起不少市民的兴趣:“过去从没听过 ,这些家伙还有这么多新鲜事。目前,青岛还有啥水产品是养殖的,都养在哪些地方?”记者辗转多地探访了解到,崂山原胶南大多养海鱼,胶州是淡水养殖大户,并为您绘制出青岛水产品养殖地图。 

  打破老三样,开养“名鱼”  

  “过去在青岛能吃到的养殖鱼,基本就是黄鱼、鲈鱼和黑头鱼这‘老三样’,现在外面越来越多的高价‘名鱼’,也到青岛安家了 。”10月29日,记者前往青岛市海洋与渔业局采访时,该局渔业处的张处长介绍。 

  本地养殖的三文鱼、大菱鲆等高附加值鱼种先后在崂山和原胶南落户,当地的养殖户已投资建设了具有恒温自控、循环水系统的高科技陆基工厂化设施。“这种设备,可以用来养殖石斑鱼、三文鱼、鲆鲽鱼、半滑舌鳎等名贵品种,成活率很高。”崂山仰口一家大型养殖企业的负责人王金霞告诉记者。 

  记者了解到,昔日传统的网箱养殖,面对近海污染时也做出了改变。记者在崂山湾、沙子口湾、唐岛湾和灵山湾等地均发现,这些具有深海抗风浪功能的网箱,主要是养殖鲈鱼、黑头鱼和小黄鱼。但养殖水深达到了15米以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青岛的蛤蜊扇贝是养殖中的“大户”。去年整个青岛市水产养殖总产量为120万吨,而贝类能占到一半以上。目前岛城贝类养殖种类,主要包括扇贝牡蛎、海红、菲律宾蛤仔等。据城阳区海洋与渔业局工作人员介绍,贝类的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滩涂底播养殖,另一种是海上筏式养殖,前者规模养殖较大,贝类成熟后品质、肉质好。滩涂底播养殖,大多在胶州湾,主要养殖菲律宾蛤仔、杂色蛤、牡蛎、缢蛏等 。海上筏式养殖,则多以牡蛎扇贝和海红为主,主要在崂山湾前海、鳌山湾西岸和灵山湾。 

  近几年来 ,青岛扇贝养殖主要以中科红海湾扇贝和崂山红栉孔扇贝为主。“目前有一种外观非常美丽的南美紫扇贝刚在岛城推广。”记者了解到,这种紫扇贝贝壳通体是紫色的,特点是扇贝个体大产量高,经过青岛农业大学专家研究,现已成功繁育出适合中国北方海域生长的苗种,并在全市推广。” 

  此外去年青岛市虾类养殖产量突破了2万吨,其中在沙子口就有15亩工厂化养殖基地。由黄海水产研究所重点培育出的“黄海一号”,现推广到即墨、原胶南等地,进行大规模池塘养殖。而青岛的螃蟹养殖品种主要是梭子蟹,集中在即墨和原胶南。 

  80万亩鱼都养在哪?来瞅瞅地图  

  据介绍,岛城有水产育苗场3000多家,总育苗水体300多万立方米,年育苗能力近100亿单位,其中国家级水产良种场1处 ,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7处 。海水育苗的种类主要有海参、鲍鱼、海湾扇贝、对虾、梭子蟹、大菱鲆、牙鲆等,淡水品种主要有吉富罗非鱼、四大家鱼等 。全市海水养殖品种20多种,主要包括海参、各种鱼类、对虾、贝类、藻类、三疣梭子蟹等,淡水养殖品种10多种。 

  其中属海参、对虾、鲍鱼养殖为重点。目前,全市建设了育苗场近3000家,水体近300万立方米,年培育参苗30亿头以上;海参增养殖面积8万亩,年产优质刺参5000吨。2012年海参综合产值50多亿元。对虾养殖则以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中国对虾为主,养殖面积9万亩,2012年产量2万吨左右,主要养殖方式为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大多采用虾蟹混养、虾蟹贝混养等模式。青岛鲍鱼主产区为崂山海域,这里的海域海水清澈,环境稳定,适合开展鲍鱼生态底播增殖,鲍鱼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去年青岛市水产品养殖总量为120万吨,养殖面积近80万亩。其中海产品占到112万吨。这样算来,一年平均能上市民餐桌水产品,能有300斤,大概有30多个的品种。”记者从市海洋与渔业局了解到,海产品养殖比较分散,而淡水产品主要集在胶州,其次是平度和莱西。主要是池塘养殖,以鲤鱼、草鱼、鲢鱼、鳙鱼四大淡水鱼为主。 

  其中,胶州市“专攻”淡水养殖,去年水产品养殖产量近4万吨,产值近3亿元。目前,胶州市拥有国家级良种场1家,青岛市级良种场2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家,青岛市水产品“十大品牌”2家,青岛市无公害养殖基地15处。 

  如何破解“近海无鱼”的现象  

  “可以说,青岛是在大力推广养殖。但在满足市民餐桌的需求同时,使得近海‘超负荷’,渔民几乎捕不到野生鱼了。”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高级工程师赵炳来说。而根据青岛市的计划,到2015年将加大水产良种应用率,继续推广半滑舌鳎、星斑川鲽、大菱鲆等鱼类良种;“黄海一号”中国对虾、“黄海二号”中国对虾、“台湾海峡”日本对虾等虾类良种;“蓬莱红”栉孔扇贝、南美紫扇贝、单体太平洋牡蛎等贝类良种;紫菜、海带等藻类良种;优良品质刺参、金乌贼等其他水产良种。 

  不仅如此,按照计划,到2015年,连片改造养殖池塘20000亩,建成10个千亩以上的标准化池塘养殖基地。在鳌山湾池塘养殖区,规划面积2.4万亩,适宜鱼、虾、贝、参养殖。到2015年,改造池塘面积12000亩,建成千亩基地3处。在湾池塘养殖区:规划面积3500亩,适宜鱼、虾、贝、参养殖。到2015年,改造完成3000亩池塘,建成千亩基地1处。早胶州湾北部池塘限养区,规划面积9400亩,适宜进行虾、蟹、贝养殖。到2015年,改造池塘5000亩,建设千亩基地1处。 

  同时,要设9个网箱养殖区。分为位于车岛东部、田横岛南部、崂山湾南部、薛家岛、灵山湾网箱养殖区,养殖规模达到连片30个网箱以上。箱体由HDPE材料制作,周长40米以上,网深8~15米。记者了解到,用这种规模的网箱养鱼,单个年产量可以达到5吨以上。但是大量集中养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餐桌效应的加大,与近年来日益明显的“近海无鱼”现象,如何取舍? 

  未来发展 

  6000艘渔船将往深海走 
 

  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既想吃到鱼,又能看见海里“养鱼”。这该如何兼顾?青岛目前正加快海洋捕捞业“走出去”步伐,鼓励企业和船主“并小建大,拆旧建新”,改善渔船装备,通过捕捞远海鱼,以解近海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青岛现有近海捕捞渔船6000多艘,总功率17.3万千瓦,45千瓦以上的渔船1000多艘。主要捕捞品种为:海鳗、鲅鱼、鳀鱼、小黄鱼、带鱼、玉筋鱼、鲐鱼、毛虾、鹰爪虾、虾蛄、章鱼、鱿鱼、乌贼、海蜇等。 

  “不当渔民,当厨师!”这是红岛东大洋渔港的青岛正杰生态鱼厂经理王正杰悟出来的理。日前,他们完成一项创举:将渔船改造成休闲游船。不打渔了,一层海上观光,二层给客人休息吃饭。 

  “因为油价、人工费用太贵了 ,加上近海海洋渔业资源枯竭,出海也打不到多少鱼。不光红岛,其他地方渔民也不愿出海了 。”按照《青岛市“十二五”渔业振兴规划》,青岛市已把休闲渔业作为一个重要的渔业经济增长点来发展,全市休闲渔业已从渔家宴、渔家乐等传统的以食为主的方式,向玩、游、乐并举的方向发展。 

  “比如红岛蛤蜊节,就是休闲渔业的最好衍生产品,也被命名为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而据渔民们介绍,拥有500多年历史的田横祭海节,也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青岛拥有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处 ,省级休闲渔业示范点19处。全市休闲渔业示范点累计投入40亿元 ,总面积达16万亩,水面面积9万亩,年接游客达140万人。未来,能否给更多渔民增收? 

  由海鲜捕捞地变“加工地”  

  记者了解到,市海洋与渔业局已制定计划,到2015年将培育省级以上休闲渔业示范基地30处,创建10个海上田园、海鲜品尝、节庆休闲等休闲渔业品牌。“首先要发展以垂钓为主的休闲渔业基地。以近郊的池塘养殖基地为主,建设休闲渔业垂钓项目。以人工鱼礁区和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区为依托,建设海上垂钓平台。以捕捞渔船为依托,建设海上捕捞、垂钓项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起青岛将重点开发海盗旅游项目,并推广以“渔文化”为主题的渔业节庆活动。结合渔业节庆活动,开展观海景、吃海鲜、购海货、海洋科普展示等特色活动,实现市民游客与渔民的双赢。 

  “如今,青岛是全国第二大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为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地。全市共有一百余家企业获得美国HACCP认证和欧盟认证,成为国内获此类认证最多的城市。” 

  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虽然全市共有水产品加工企业240多家,其中,年出口创汇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32家,共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合作关系。2012年完成水产品出口创汇17.4亿美元 ,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但青岛渔业发展的标签,却将从海鲜捕捞地,逐渐向“加工地”转变。 

  “由于受到海捕产量的影响,青岛市将重点扶持海产品加工业。今年起,青岛将建设养殖鱼类加工基地。以鲆鲽类、黑鮶 、鲈鱼等为主,培植3个龙头加工企业,研究开发保鲜鱼、即食鱼、调味鱼、腌干鱼、鱼罐头、鱼糜制品等产品,同时依托科研部门,利用鱼加工的下脚料,研制胶原蛋白提取、鱼粉和鱼油开发等。同时建设海参加工基地和贝类加工基地。以养殖海参为主,培植10个海参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干海参、即食海参、保健品等产品。贝类以杂色蛤、牡蛎、扇贝等为主,培植10个贝类加工龙头企业,研究开发冷冻品、干制品、调味品、即食品、罐头制品等产品。” 

  按照计划,到2015年,青岛海产品年加工量达到10万吨,年加工产值突破4亿元。“通过形成产业发展,吸引更多的海产品在青岛进行深加工,提高海产品的附加值,实现渔民、养殖户和企业三方共赢。”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haichaninfo.com/news/show-339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东湖明镜|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