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资讯 » 头条分享 » 正文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06 16:53:28    来源:海水产新闻    作者:海产品    浏览次数:618
导读

上千亩鱼塘有多大,一眼望不到头!当记者去到广东潮州市潮安区狮峰村的淡水养殖基地的时候,恰巧是鱼塘喂食的时间,前一秒还平静如镜面的鱼塘,转眼间就变成了沸腾的火锅——鱼儿翻腾着蹿出水面夺食,好不热闹,正如

上千亩鱼塘有多大,一眼望不到头!当记者去到广东潮州市潮安区狮峰村的淡水养殖基地的时候,恰巧是鱼塘喂食的时间,前一秒还平静如镜面的鱼塘,转眼间就变成了沸腾的火锅——鱼儿翻腾着蹿出水面夺食,好不热闹,正如同村里的扶贫产业发展一般,向上奔腾,日益红火。

说起扶贫产业,绕不开村里的乡贤书记李统伟。4年前,这位在水产养殖业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养殖大户,把自家企业交给儿子后,变身为村干部,利用自有的生产基地和销售渠道,以“公司+贫困户”的模式为狮峰村发展了千亩淡水养殖业。产业扶贫增强了村里的“造血”能力,推动了村里的旅游开发,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消费。

像狮峰这样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脱贫,进而推动消费产业发展来巩固脱贫成果的村子,在潮州市潮安区并非特例。全区共有10个省定贫困村,其中9个村由中山市对口帮扶单位挂钩帮扶,1个村由潮州市政府办公室牵头挂钩帮扶。截至2019年底,全区贫困户100%达到“八有”脱贫达标要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0元;10个省定贫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224元。

不断升级扶贫产业

从养殖到旅游串珠成链造线路

“落霞与白鹭齐飞”……湖光、山色、白墙青瓦、村落人家,这里是广东新晋的“网红村”归湖镇狮峰村。阳春三月,即便不是周末,狮峰村的白鹭湖畔也是游人不断。2018年狮峰村荣获“潮州市十大最美村庄”称号,2019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特色和文化旅游村,产业兴使得去年村里的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了30多万元。而仅仅三年前,这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一年才3.6万元。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狮峰村倾力打造白鹭湖亲水乐园。

2017年8月,狮峰村委托广州地理研究所编制了新农村示范村整治创建规划,将狮峰村定位为生态农业和自然景观旅游双线发展。村里立足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千亩水产淡水养殖业,带动村内及周边村民发展“四大家鱼”养殖;结合村内环境,对大鱼池及其周边闲置用地进行绿化,修缮堤岸,打造了白鹭湖亲水乐园;利用靠近高速公路口的区位优势,引进社会资本300万元,投资建了28间民宿客栈和潮州美食店,扮靓白鹭湖景区,使狮峰村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特色村。

如何巩固丰硕的脱贫成果?中山小榄驻狮峰村第一书记麦景深的做法是,深挖现有产业的同时开发新产业。下一步,村里要搞一个莲子合作社,在白鹭湖上种荷花。2019年村里尝试着种了100多亩,收获时根本不够卖,所以今年打算在湖里将荷花种植扩大到300-400亩,让贫困户来种,待到夏天,让游客到现场摘、新鲜买,形成一个新的产业。“要让游客在村里有玩、有看、有住、有吃。”麦景深还瞄准了村里半山上的特色老宅,若是村里的客栈运营得好,下一步就要把“住”往山上发展。

狮峰村以养殖带动观光旅游进而推动客栈发展的做法,改善了当地贫困户的收入,带动了全村一起致富。而在归湖镇铺头村,则是以种植来实现长效帮扶的。

铺头村原本有一片低效竹林地,地租收入仅有1万多元。2018年村里选择发展佛手瓜产业,计划种植规模为200亩(一期已经种植50亩)。佛手瓜是“潮州三宝”之一“老黄香”的主要原料,2019年5月,村里引进了省级农业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管理,打造富有潮州特色优势的农产品示范基地,进一步发展旅游观光农业。中山小榄镇驻铺头村第一书记谭汝枝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每年仅租金一项就可为村里增收达20万元,还能为当地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在大约一人高的佛手瓜树林里,贫困户林泽山正在进行日常的除草工作,目前已有4户贫困户和20多户当地村民参与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铺头村佛手瓜种植示范基地,贫困户林泽山在干农活。

“消费扶贫是以产业扶贫为基础的,2016年开始的精准扶贫也是先打造产业。”潮州市潮安区副区长唐惠涛说,潮安区要求每个村要有50亩以上、每个镇有2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现在全区16个镇、10个贫困村,村村都有特色产品,建立起了凤凰单丛茶、金石花卉、东凤芡实、江东无公害蔬菜、北部山区水果等特色种植业为主体的“5+X”产业体系。

据唐惠涛透露,潮安区现在已有凤凰单丛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今年正在申报岭南特色水果(橄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项目。同时计划做出5个市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加上目前区里实施的25个“一村一品”项目,整个产业发展的层次感和体系就出来了。

产业发展好,环境变化大,下一步就是串珠成链造线路。潮安区一些村已初步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如归湖镇狮峰、凤凰镇叫水坑、文祠镇赤水、登塘镇白水等村,目前已形成红色乡村旅游线路、生态茶旅线路等旅游线路,纳入旅行社推介范围。

叫水坑村利用原生态竹园,投资5000万元修建茶园、竹园旅游观光栈道,对村民房屋进行美化绿化,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实现了贫困村从后队变前队的华丽蜕变,给潮安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示范和样板。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铺头村建起了新的体育健身公园。

创新消费扶贫模式

拓宽贫困地区农副产品销售渠道

产品出来了,下一棒就是销售。唐惠涛告诉记者,潮安区以“五进”来对接扶贫农产品承销,分别是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社区。

“我们北部山区橄榄产量很大,但近几年销路不好,农民丰产不丰收。”为解决橄榄销售季节短、保鲜难的瓶颈,潮安区将消费扶贫纳入“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爱心企业家在文祠镇建成橄榄酒厂,企业保价收购当地的橄榄,为贫困村建立了长效稳定的消费渠道。“我们鼓励民营企业用以购代捐、以买代帮的方式来消化贫困地区产品。”唐惠涛说。

2019年10月底,登塘镇政府驻村干部郑炯娜在探访其挂钩的贫困户时,发现他们家中的番薯堆积如山。原来村里的番薯丰收了,但却不知道怎么卖出去。于是郑炯娜先以比市场价高0.5元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家里的番薯,再自掏腰包购买包装盒,打包后通过朋友圈向熟人推销,“没想到我的朋友也来帮忙转发,朋友的朋友也帮着发,让我很感动。”郑炯娜说,她在每个番薯包装盒子里都放上了一张说明书,清楚写明番薯来自哪个村的精准扶贫对象,让购买者明明白白消费。在朋友和朋友圈的带动下,郑炯娜的番薯销售非常顺利。没有了销售“卡颈”,登塘镇田东村的村干部积极发动村民及贫困户种植番薯。同时,为了提高村里的番薯品质,走精品路线,镇党委、政府邀请了专家到田东调研,计划开垦100亩农用地,引进新的实验室番薯品种进行种植。“据说这个品种在河南洛阳那边种出来一斤能卖10元,很心动啊!平时村里番薯一斤卖3元,新品种要是能卖6元我们就很高兴了。”郑炯娜说。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狮峰村里建起了美丽的民宿,喜迎八方来客。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唐惠涛看来,促进消费扶贫,不仅要让人来,还得自己走出去。2019年,潮安区举办了凤凰镇国际单丛茶文化节、江东镇竹笋文化节、东凤镇芡实节、文祠镇杨梅节、古巷镇菠萝节、登塘镇粿条节、归湖镇橄榄节等“七农节”;同时,他们到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推介活动,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省脱贫攻坚成果展、广东省农业博览会、深圳市茶叶博览会和中山市2019年全国扶贫日活动暨对口帮扶地区特色农产品展销会,他们地区农副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一步步扩大。再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广阔空间和市场,开展电商直采直销,加大对贫困地区特色产品的推销力度。2019年8月阿里研究院发出的淘宝镇、淘宝村名单,潮安区有10个淘宝镇、76个淘宝村。

在潮安区的益农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益农产业扶贫专卖店里,记者看到了当地产的凤凰茶、蜂蜜、橄榄、杨梅、枇杷、粿条、米粉、番薯等农副产品样品。电商公司老板告诉记者,农村很多贫困户还不懂得什么是电商,更不知道怎么用,只会走传统的销售道路。他们平台在归湖、文祠、凤凰、赤凤、登塘、江东、东凤等农业特色鲜明的七个乡镇下设了电商服务点分支机构,同北区山区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建立联结机制,专营潮安山区特色农产品,带动了1500户农户致富增收。今年疫情期间,帮农户销售了上千斤菠萝,两三吨潮州柑。老板说,接下来他们要慢慢教会当地贫困户怎么“上线”,到平台上去卖自己的东西。

唐惠涛告诉记者,目前,归湖镇、登塘镇等地已纷纷建设电商扶贫基地或产业扶贫电商专卖店。登塘镇注册了“白水粿条”商标,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各个省份,白水粿条产业年创值达116.6万元,实现粿条变“金条”。

“一人一策”就业扶贫

多工种技能培训对贫困户全覆盖

扶贫先扶“志和智”,要根据贫困人口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计划,“一人一策”开展就业帮扶措施,以激活贫困户内生潜力。

帮扶干部在走访中发现,彩塘镇华美村贫困家庭的沈龙儿在中学时成绩优异,但因为父亲骤然离世,家中债台高筑陷入贫困,沈龙儿担心母亲和姐姐过于辛苦,暗自决定中学毕业后外出打工补贴家用。在详细了解沈龙儿的家庭状况后,帮扶干部给他做思想工作,鼓励他继续读书。2017年,通过市人社局与潮州市高级技工学校联系,沈龙儿顺利入学学习烹饪专业。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沈龙儿在家练习锣鼓。

今年22岁的沈龙儿,还未毕业就已经被学校评为助教,协助管理团支部,被评为2018-2019年“潮州市优秀共青团员”。他还担任了校学生会主席和锣鼓社的社长,教同学们敲潮州大锣鼓。未出校门,每月就已经能拿到上千元的实习工资。即将毕业的沈龙儿告诉记者,他想留在学校当老师,“学习改变了我的人生,我想将学到的传给别人”。

潮安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刘俊财告诉记者,区里持续加强贫困劳力岗前培训和就业培训,设立了家政服务、婴幼儿喂养、老年人护理、潮州菜师傅及茶叶制作加工、果树种植、番荔枝培训等农技类共13个工种的培训,使得就业培训成规模,成建制,形成了一个体系,全覆盖该区的贫困人口。区人社局近年来先后批准设立了虹星职业培训学校等多家电商技能培训机构,累计培训电商人才7000多人次。“很多年轻人对做电商很感兴趣,但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里做起。”虹星职业培训学校校长陈深标告诉记者,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淘宝摄影、美工、运营、推广等培训。

养殖与旅游齐飞 消费扶贫就业培训全覆盖不落一人

虹星职业培训学校。

彩塘镇仙安村贫困户杨钻勇,由于父母体弱多病,早早就要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刚过16岁,他就到附近的工厂打工,月收入2000元左右。2017年7月,杨钻勇参加了精准扶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其中就有电商培训。8月份他开始摸索着自己开起了淘宝网店,销售村里生产的不锈钢厨具。尽管初期很艰难,但他坚持了下来,“现在进入正轨了,接单、发货,每月收入平均在4000元左右,能保证自家的生活了。”

2019年,潮州实施了潮州菜师傅工程、南粤家政工程、电商人才工程,开展茶业技术、南药种植、乡村工匠、优质果树种植和高位嫁接等培训,累计培训贫困劳力6917名。潮安区完成了归湖潮州菜师傅培训基地建设后,又启动了区潮州菜师傅技能培训基地建设,采取集中培训和上门送教培训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潮州菜师傅和乡村工匠等专项培训,全面提升贫困劳力就业技能。该区2019年有近千人参加了潮州菜师傅培训。同时,按照区委指示还开展了三期大排档从业人员培训。刘俊财表示,通过大排档和潮州菜师傅培训的贫困户人口,达到百分百就业,该区精准扶贫转移就业率达到91.8%。

编辑:欧文恒

审校:胡海

来源:新快报

 
关键词: 养殖业 农产品
(文/海产品)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海产品原创作品,作者: 海产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haichaninfo.com/news/show-757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东湖明镜|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