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资讯 » 今日关注 » 正文

湖南南县乌嘴乡:乡村产业振兴有门道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26 18:09:50    来源:海水产新闻    作者:海产品    浏览次数:650
导读

近日,笔者跟随黄鳝养殖经验户杨再兴一起前往黄鳝养殖基地,探究小黄鳝如何闯荡大市场,创造高效益。“11月份,黄鳝进入冬眠期,就不怎么进食了。”杨再兴拨开网箱中的水草,看着数条“懒洋洋”的黄鳝向笔者释疑道

中国网11月26日讯 近年来,湖南南县乌嘴乡因地制宜,立足当地优势资源,以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为抓手,以实现群众持续增收为目标,有效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激活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新动能,为该乡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铺平了道路。

湖南南县乌嘴乡:乡村产业振兴有“门道”

东成村:水塘里翻出“大动静”

“夏吃一条鳝,冬吃一支参”。一直以来,黄鳝以肉质鲜嫩、营养价值高而深受人们喜爱。在乌嘴乡东成村,因网箱养殖黄鳝致富的杨再兴,成了当地村民津津乐道的一件事。近日,笔者跟随黄鳝养殖经验户杨再兴一起前往黄鳝养殖基地,探究小黄鳝如何闯荡大市场,创造高效益。

“11月份,黄鳝进入冬眠期,就不怎么进食了。”杨再兴拨开网箱中的水草,看着数条“懒洋洋”的黄鳝向笔者释疑道。他介绍,一亩水域适宜放置50口网箱,每口网箱能产30~50斤黄鳝,按照市场价60元/公斤的价格,一口网箱出去成本可以赚600~1000元,主要销往江苏、浙江等沿海地区。“我养殖了600多口网箱,今年赚了三十多万元。”

黄鳝养殖效益高,让杨再兴成了村里的先富典范。乌嘴乡党委、政府及东成村委灵敏地嗅觉到这一特色水产养殖将是助力产业扶贫、引领乡村振兴的富民产业,先后多次组织其他村的村干部、村民参观学习养殖技术经验。鉴于网箱养殖黄鳝是个技术活,存在一定的风险,村委决定请杨再兴亲自向有养殖意向的村民传授养殖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

明强是村里的贫困户,是村里的重点帮扶对象。在杨再兴的精心指导下,养殖第一年便一举脱贫。今年,龙明强共养殖了5亩水域、200多个网箱的黄鳝,收入十多万元,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目前村里网箱养殖黄鳝水域有100余亩,产量近100吨,产值超600万元。”东成村支书文鄂武说,今年又新增了几户养殖户,计划引导成立专业合作社,“抱团养鳝”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湖南南县乌嘴乡:乡村产业振兴有“门道”

港口村:甘蔗甜了农户心

“我自己种的甘蔗,你来尝尝。”蔗农冷大婶忙活了一天,看着地上摆满的甘蔗,盛情地邀请笔者品尝。

时下,正值甘蔗成熟的季节,港口村500多亩的水果甘蔗长势喜人,一根根甘蔗节长粗壮,色泽红亮。蔗农们纷纷忙碌着砍甘蔗、装运上农用车,送往县城的百货商场、水果超市。

港口村属泥沙淤积而成的湖乡平原,土壤肥沃,光照充足,产的甘蔗以红皮、节高、清甜可口闻名。名声打响了,如何进一步谋划产业发展,拓宽村民的经济收入渠道,一直是港口村委摸索探究的问题。今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精心指导下,港口村围绕“一村一品”,积极鼓励村民发展甘蔗种植产业,努力为村民搭建平台,提供“产、供、销”服务,动员种植大户、能人,带动周边村民。

“我今年试着种了一亩地,按每捆十根20元的价格,至少能赚5000元。”冷大婶只穿了一件长袖,说到收入心里却是暖烘烘的。她介绍,正是村委鼓励发展甘蔗产业,周边邻居种植甘蔗收益可观,坚定了她种植甘蔗的信心。

“今年的甘蔗行情好,很多农户的甘蔗运到县城立就被抢购一空了。”村支书张斌泉介绍,甘蔗亩产值有4000~6000元,仅这一项,就可为蔗农人均增收近1000~2000元。目前,全村甘蔗种植农户发展到了240多户,面积超过500亩,产值超过300万元。

湖南南县乌嘴乡:乡村产业振兴有“门道”

赛河村:沙土地里的“金娃娃”

“我家两亩多地的南瓜,估计产了有7000多公斤,按每公斤0.7元的价格算,至少可以增收5000元。”在贫困村赛河村,2018年的脱贫户夏光雨跟笔者算起了今年的南瓜收入账。

而在几年前,赛河村的土丘、荒坡上主要种植黄豆、玉米、棉花、苎麻等传统农作物,由于价格不理想,收入十分有限,时有抛荒现象。村民种植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经济收入上不去,导致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

“要改变村里的贫穷面貌,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必须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找到一条增收的路子。”村支书夏罗生说,为了寻找一条适合该村产业发展的路子,村支两委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带领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先后到岳阳华容、常德安乡等地考察,发现南瓜特别适合在湖区旱地生长,且易储存,种植技术含量不高。

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赛河村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开始试点种植南瓜。最初,很多村民种植南瓜的经济效益持观望态度。村民苏建强敢于尝鲜,第一年承包村里荒地,合计种植了十几亩地。在乡农技站的指导帮助下,苏建强摸爬滚打,不仅成立了合作社、建起了收购点,还成功地打开了南瓜的销售渠道。看到南瓜有前景、有市场,周边的村民、贫困户纷纷效仿,全村上下掀起了南瓜种植热潮。

“现在乡里看不到杂草丛生的荒地了,全部被承包出去了。”该乡农技站负责人介绍,在赛河村的带动下,全乡种植南瓜面积有2400多亩,总产量达7000吨,远销长沙、邵阳、安徽等地,产值超过500多万元。沙土地上的小南瓜,名副其实地成了农民增收的“金娃娃”。

湖南南县乌嘴乡:乡村产业振兴有“门道”

东风桥村:“聚宝棚”里结金果

“剪时要保留粗壮的枝条,将弱枝、病枝、虫枝、过密的枝条剪掉,这样可以有效的保存枝条养分,从而达到防寒的作用。”笔者到访东风桥村葡萄种植经验户时,彭建武正在搭建的葡萄大棚里面,耐心地给同村的刘谷贤分享种植葡萄的心得技巧。

彭建武介绍,每年7月初,村里的种植的第一批葡萄陆续上市,能卖到18元/公斤的价格,按照亩产1000~2000斤葡萄计算,收益十分可观。“我家种了3.5亩地,一年下来有3万多块钱的收入。”

据了解,东风桥种植葡萄是由老村主任带动,收成好,风险可控,价格基本有保障,让村委人员引起了“注意”,发现种植葡萄将是引领村民在全乡率先走向致富的一大特色产业。抱着“整出一块试验田”的想法,今年以来,东风桥村委一方面加大对葡萄种植产出能效的宣传,鼓励村民自发或成片成规模种植,协助打通外销渠道;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派出葡萄种植技术专家为种植户开展培训与田间授课,确保试验田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

“我们属洞庭湖腹地,土地呈砂质,富硒,种出来的葡萄清甜饱满,市场上非常走俏。”村支书夏跃云介绍,葡萄亩均产值近万元,带动致富的效果明显,如今村民自发加入种植的队伍愈来愈多,葡萄种植已然成了该村的一种新风尚,更是成了该村先富带后富的富民产业。

目前,南县乌嘴乡打造“村村有产业、户户有特色”的模式初具雏形,东成村的黄鳝、港口村的甘蔗、赛河村的南瓜、东风桥的葡萄、窑嘴村的生养殖、长安村的渔业养殖等,全乡逐步摸索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地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为群众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截至11月,全乡实现4个贫困村退出,710户龚1744名贫困群众脱贫。

(周云 尹诗涵 彭辉

 
关键词: 特色产业
(文/海产品)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海产品原创作品,作者: 海产品。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haichaninfo.com/news/show-70137.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水产品牌|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